EVO视讯·(中国) 真人平台上海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变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5-03 19:30:44    浏览:

[返回]

  EVO视讯平台官网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与名片,是城市风情与历史的浓缩。城市公园诞生于近代。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公园是1847年建成的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其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德国慕尼黑公园等相继出现。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公园的城市,也是近代中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上海园林建设经历了江南私园、城市公园、公园城市三个阶段。传统的园林建设始于南北朝,盛于明清。开埠后,上海出现了近代中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自此进入了公园时代。2003年12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十四五”起,上海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全面推进“生态之城”建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2024年4月27日,由上海方志讲师团与徐家汇书院联合策划的“何以上海 志在YUE读”系列讲座第三期“春色满园关不住:上海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变迁”如期开讲。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志工作处处长、上海方志讲师团高级讲师黄晓明带领大家一探地方志里的上海公园简史,一起追忆逛过的公园,在公园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感知这一鲜亮生动的城市文化名片。

  上海园林是从南北朝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传三国时期在今上海市境已建有寺观园林,但言之有据的是建于南朝梁初。到了梁末陈初(551—581年),位于今金山县亭林镇出现了一座未命名的宅园,园主是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乡人以该园是顾晚年读书写作之处,称为“读书堆”。据明、清两代《松江府志》载,读书堆在亭林“宝云寺后,高数丈,横亘数十亩,林樾苍然”。这是现今上海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宅园。

  此后,在北宋有嘉定的赵氏园,南宋有嘉定的怡园、松江的施家园、南汇的瞿氏园,元代有上海乌泥泾的最闲园、青浦小蒸的曹氏园、奉贤陶宅的云所园等。由于倭寇骚扰,明代中叶宅园建设一度停滞。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御倭寇建上海县城墙,三年后倭患停息,经济渐趋繁荣,宅园兴建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在现上海市境内所建的宅邸园林累计达数百处,其中较为著名的:明代有上海县的豫园、日涉园、渡鹤楼(也是园)、露香园,嘉定的秋霞圃、古猗园、檀园,松江的秀甲园、濯锦园、熙园;清代有松江的醉白池、青浦的曲水园、上海的城隍庙东园、丛桂园、溪园、奉贤的一邱园等。

  这些古园几经沧桑,大多湮没,唯豫园、秋霞圃、古猗园、曲水园、醉白池残存。新中国成立后,这几座园林经多次修复、扩建,成为上海公园中的五大江南古园。

  1868年,外滩公园建成,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此后,公共租界又相继建造了虹口公园(1895年,今鲁迅公园)、兆丰公园(1914年,今中山公园)、霍山公园(1917年)等10座公园;法租界先后建造了法国公园(1908年,今复兴公园)、贝当公园(1925年,今衡山公园)、兰维纳公园(1942年,今襄阳公园)等5座公园。其中外滩公园、虹口公园、法国公园、兆丰公园并列为租界“四大公园”。

  “四大公园”中,兆丰公园最大,类似于今天的郊野公园,是最受游客青睐的游览和野餐地。外滩公园和法国公园位于市中心,是家门口的休闲胜地,夏夜纳凉避暑最为便捷,但又有不同,如外滩公园因位处黄浦江、苏州河口,虽然面积最小,却是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法国公园环境幽丽,最适合日常游玩,也是生活在附近的文艺名人郭沫若、郁达夫、刘海粟等常去游玩散心的地方。虹口公园是一个以体育活动为主的综合性公园,体育设施齐全,虹口公园游泳池驰名沪上。

  清末民初,上海地方政府开始在其直接管辖区辟建公园。1911年,青浦县将曲水园改作公园开放,宝山县利用几座相邻的小宅园改建为城西公园。此后,崇明、上海、金山、嘉定等县都先后改建或新建了几个小公园。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后,又相继辟建了文庙公园、市立动物园、市立植物园、市立第一公园等。这些公园后来大多毁于日军侵华战火。至1949年,上海市区有公园14个,总面积65.88万平方米;街道绿地10处,总面积36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13平方米。

  租界当局不允许华人进入租界公园,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当社会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华人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以营利为本的对公众开放的公用私园出现和发展,比较著名的有味莼园(张园)、双清别墅(徐园)、愚园、半淞园,还有申园、大花园、西园、六三园、敏园、丽娃栗妲村等,其后均于抗日战争初被毁。

  此外,一些中外富商也建造了一批私园,较著名的有爱俪园、丁香花园、黄(金荣)家花园、叶(澄衷)家花园等。清末民初,时人将张园、愚园、徐园并称为“上海三大名园”,是文人雅士必游之地。其中,张园最负盛名,是最能体现上海时尚、反映上海人气质,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张园西去到愚园”。愚园景点众多,景色如画。徐园为传统的中式园林,精巧典雅。半淞园的餐饮、游乐、展览项目更丰富。

  上海解放后,开始大规模集中建园植绿。如把昔日的跑马厅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新建绍兴儿童公园、华山儿童公园、西康公园、西郊公园等。还建造了一批与工人新村配套的公园,如曹杨公园、宜川公园。1958年,响应毛主席“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上海相继兴建杨浦、和平、长风等综合性大型公园。至1960年,上海城市公园总数达55个。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园林绿化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先后辟建和改建上海大观园、上海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东平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海野生动物园等。1993年,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上海绿化建设从以“见缝插绿”为主进入“规划建绿”新阶段。1994年作为环境保护年、城市绿化年,筹建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生态型城市公园世纪公园。2003年12月,上海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连续实施“三年环保行动计划”。上海先后建成环城绿带100米林带工程和400米绿带工程一期、闵行区体育公园、梦清园等,基本消除内环线米绿化服务盲区。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建成开放。世博园也成为一个大公园,世博公园、后滩公园、白莲泾公园等各具特色。

  至2010年,上海公共绿地总面积达1.48亿公顷,全市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49年的“一双鞋”(0.13平方米),1980年的“一张报”(0.44平方米),1998年的“一张床”(2.96平方米),2001年的“一间房”(5.5平方米),至2003年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达到9.16平方米,2010年达到13平方米,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达38.15%。

  2018年2月,习在考察中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照“生态之城”目标,加快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全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十四五”起,上海开始系统建设“口袋公园(原街心花园)”。口袋公园选址灵活、面积小、尺度人性化,土地使用性质具有兼容性,以公共绿地居多,部分由防护绿地改建,也有拆违建造的及单位附属绿地打开共享的,通过利用城市的“边角料”,带动一片片街区绿了起来,激活了碎小空间。至2023年12月,上海有公园832座,其中城市公园477座、口袋公园265座、乡村公园89座、主题公园1座。

  位于衡山路吴兴路口的上海体育运动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私家花园”已然变身为市民游客可以步入的口袋公园

  2024年1月27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他心目中的公园城市“不是简简单单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要努力把城市变成一座大公园,实现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无界融合”,并提出至2025年打造“千园之城”。按照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至2035年,上海将建立“公园体系、森林体系、湿地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廊道网络、绿道网络” 两大网络,将拥有30处以上郊野公园,将构建包括环城绿带和近郊绿环的双环、9条生态走廊及10片生态保育区。上海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上海将形成与卓越全球城市总目标相匹配的“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形成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特色的市容景观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搜索